顺丰同城遭多面夹击:亏损加剧、服务体验待提升,股价今年以来下跌六成
《港湾商业观察》喻梦婷
“我可以不出门,但我的快递不能进不来。”
随着“懒人经济”的深入日常,不论是那个被全寝室歌颂的一人为全寝室带饭的“带饭侠”还是逐渐兴起的同城配送,都印证了大众对于跑腿的依赖。
乘着即时配送这股风上市的杭州顺丰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09699.HK,以下简称:顺丰同城)在2022年3月30日交出了自己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
结合近两年的财务数据来看,顺丰同城业绩连年亏损,股价跌幅较大,其顺丰同城APP与同类产品相比也难言绝对优势,不仅如此,黑猫投诉平台上对其服务的投诉也是接连不断。
01
连亏四年,股价跌幅近六成
2022年伊始,顺丰同城的股价走向一路向南。自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股价触及16.48港元后,其股价整体呈下降趋势。到了3月16日,跌至近期最低价6.49港元,2022年1月3日起至4月22日,股价由16.42港元跌至6.7港元,跌幅近60%。
同样令市场担忧的的或许还有顺丰同城的盈利情况。
2021年报显示,虽然顺丰同城的收入由2020年的48.43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1年81.74亿元,增长68.8%,但年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由2020年的亏损7.6亿元变为2021年的亏损9.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顺丰同城往年数据,公司于2011年、2019年及2020年,分别产生净亏损为3.3亿元、4.7亿元及7.6亿元。
由此可见,顺丰同城连续亏损4年,且亏损金额逐年递增。
当然,面临“越做越亏”的困境的,不只顺丰同城一家。对比发现,同赛道的达达配送2011-2020年净利润为-18.78亿元、-16.70亿元、-17.05亿元,京东物流2011-2021年净利润为-27.65亿元、-22.37亿元、-40.37亿元,-156.61亿元。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及时配送市场虽然具有巨大增长潜力,但是目前仍以餐饮外卖、文件配送这类较小的订单为主,成为制约盈利的一大难题。这也是顺丰同城身处黄金赛道,背靠行业大佬,但是依旧亏损的原因之一。未来,及时配送各大品牌应拓展出更多品类,满足市场日益挑剔的需求。目前,即时配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骑手充电难、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
艾瑞咨询测算,2021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为279.0亿单,受疫情恢复影响,即时配送服务市场回暖,同比增速为32.9%。未来随着即时配送服务行业向全场景、全距离、全时段方向发展,并加速成为本地消费的基础服务设施,艾瑞预计2026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将接近千亿量级,达到957.8亿单,2021年-2026年年复合增速为28.0%,行业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路线上。
行业整体发展向好,或许也正是顺丰同城营收能呈现出增长的原因之一。但对于二级市场而言,在目前的趋势下,多数投资者也许更需要一些“希望”,比如扭亏为盈的预期或更高效的成本管理。
02
成本增加,人力成本占比过高
顺丰同城的营收结构主要由同城配送业务和最后一公里配送两大业务贡献,主营业务为同城配送业务,属于劳动密集型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港湾商业观察》发现其营业成本逐年递增,2021年,顺丰同城营业成本增加60.6%至80.8亿元。
公司对此表示,“主要是由于运力池增加导致我们能满足的订单量增加。”曾有市场声音表示,“导致顺丰同城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高额的人力成本。”
详细来看,在营业成本中占大头的是劳务外包成本,由2020年的48.60亿增加至2021年的79.18亿,其中2021年劳务外包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98%。
“对于顺丰同城急送而言,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成本上升的问题,这也是及时配送品牌核心竞争力之一。”宋清辉如是说。
03
APP使用感“原地踏步”
近期,关于“顺丰同城骑士月入过万”的词条引发网友热议。4月11日,顺丰同城官网回应表示此事属实,有骑士的日收入的确过万,并且收入中的7成来自“用户打赏”。其中基础佣金534元,各类特殊奖励约1678元,用户打赏约7856元。
对此,市场看法各不相同。有网友认为这是劳动应得,也有人认为这是变相涨价,更有网友提出疑问,打赏费用为什么会这么高?难道不是因为没有打赏就没有人接单吗?打赏是送到前打赏还是送到后打赏?
同样饱含争议的还有顺丰同城尚待完善的服务质量。根据黑猫投诉显示,截至4月26日,顺丰同城投诉量为1587条,已完成1117条;近30天内有193条投诉,已完成39条,也就是说,平均一天大概有6-7条投诉,投诉完成率仅有20.2%。其大多投诉集中在损坏顾客用品后推卸责任,限制或无故拉黑骑手账号,时效不达标,扣钱标准随意的问题上。
- 上一篇:上一篇:韵达备案完成,顺丰圆通京东物流为何频频布局
- 下一篇:下一篇:上海邮政管理局发出首批通行证,快递业离全面